使用器材

在我們解釋麻將要怎麼玩之前,首先我們先來談談玩麻將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基本上,就算再怎麼簡略,玩麻將也需要一張桌子、一整副麻將牌跟一對骰子,而點棒和起家標示等等在比較不正式的遊戲中都可以省略不用,但是稍微準備一下會更好。
底下我們大致介紹各種需要的器材。這些東西可以在專業的麻將用品店買到,而比較基本的配備則在比較大的文具行、賣場或雜貨店也有機會買到。

麻將牌

麻將牌是整個麻將遊戲的核心道具,每張牌都是一個小長方體,其中一面為正面,上面有此牌對應的文字或圖案,通常會將該文字或圖案刻凹並加以上色。與正面相對的為背面,通常是不具任何意義的紋路或單純的素色;而早期亦經常用竹做成背面,但是近來真正的竹背牌較少見。
日本麻將所使用的牌一共有 34 種,分成數牌和字牌兩大類;其中數牌又有萬子、筒子和索子三種,而字牌則分成風牌與三元牌,每張牌的圖案分別如下所示:

萬子:
筒子:
索子:
風牌:
三元牌:

萬子的每一張牌從左到右就分別叫作一萬、二萬、……、九萬,類似地筒子和索子每張牌的名稱就是一筒到九筒、一索到九索。值得注意的是一索的圖案通常是畫成一隻鳥的樣子,關於為什麼特別這樣畫有各種說法,這邊先不詳述了。另外注意到五萬通常在牌面上是寫成「伍萬」。
四張風牌東風、南風、西風、北風分別對應於參與麻將遊戲的四個玩家,這個稍後會有更多說明。三張三元牌分別叫做白板、青發(或綠發)、紅中,簡稱為白、發、中。
數牌當中的一跟九共六種合稱為老頭牌、其餘的二到八合稱為中張牌,而老頭牌再加上所有字牌又合稱么九牌。這些術語在後面會用得到。雖然就字面上來說么九牌應該是指「一跟九」,但是實際上這個詞也包含字牌在內;而純粹的「一跟九」則是叫「老頭牌」,應特別注意。

在整副麻將牌當中,以上所介紹的 34 種牌每張各會重複出現四次,因此總計有 136 張牌,這便是日本麻將中所用的所有牌。 除此之外,以中國麻將來說,一副麻將裡面還有額外的八張花牌,不過這八張花牌在日本麻將裡一般是不使用的(日文將這個稱為清麻雀)。花牌分為季節牌(春夏秋冬)和草木牌(梅蘭竹菊「四君子」,也有的是採用「梅蘭菊竹」的順序)兩類:

季節牌:
草木牌:

加上這八張之後的 144 張牌就是國內一般購買一整副麻將時會包含的所有牌。而在日本的話,通常是 136 張牌加上四張季節牌和四張替換用的赤牌,關於赤牌的規則等到後面再解釋。

骰子(サイコロ,或寫成「賽子」)

骰子是用來決定莊家以及配牌位置的道具。只要充分公正,任何骰子皆可。在日本麻將遊戲中會使用兩顆骰子,擲出 2 到 12 的點數以決定一些事情,這個在後面會詳細說明。

點棒(点棒)

日本麻將遊戲進行的過程中需要持續記錄每一個人的點數,以便在最後決定勝負,而標準的記錄道具就是點棒。點棒是一種長條狀的小棒子,一共有四種,如下圖所示,從左到右分別表示百點、千點、五千點和萬點(萬點的點棒繪製可能會略有差異)。也有五百點的點棒,不過那相當少見(通常是攜帶式麻將才會使用),而且造型也不盡相同。



一套完整的點棒應會有萬點 4 枝、五千點 8 枝、一千點 36 枝、百點 40 枝,合計有 120000 點,可以滿足多數規則版本的需求。傳統的點棒是如圖所示白色棒子上刻畫上紅點或黑點,而近來也有一些點棒是四種各有不同的顏色。
雖然點棒在國內比較少見,不過在一些麻將用品店可以買到。強烈建議各位想玩日本麻將的朋友一定要準備一套點棒,玩起來的感覺跟用尋常的籌碼真的有很大的不同!

起家標記(起家マーク)

用來標示遊戲是從那個玩家開始的,這個玩家又被稱為起家。通常這個道具也順便標示出現在的場風(見後文)。日本麻將常用的起家標記是一個單純的平板,一面寫著東、一面寫著南,但光是這樣在進入到西場的時候會有點不方便。國內一般能買到的標記稱為方向環,是一個六面分別寫著「東南西北中發」的骰子狀物放在一個圓環當中,這樣的道具提供了比較多的可能性,使用起來挺方便的。

麻將桌(麻雀卓)

所謂的麻將桌大致就是一個普通的方桌,主要的差別在於麻將桌的外圍有方框、可以避免洗牌的時候牌飛出去,並且可以幫助玩家整理手牌和方便堆牌。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有抽屜或格子可以放置點棒(略為高級的麻將桌會進一步將抽屜分成四格,以便分開放置四種點棒)。通常麻將桌上會鋪上一層絨質的墊布,可以增進打牌的觸感並稍微降低噪音。
以國內行情來說大概只要不到一副麻將牌的錢就可以買到還算不錯的麻將桌和墊布,在國內普及率相當高。

麻將

麻將在日本稱為「麻雀」,不過其讀音是讀成「麻將」(マージャン)。事實上在古代中國麻將確實是寫作「麻雀」,而這個寫法在現今的中國不少地方也都還繼續保留著。

麻將牌的由來?

有很多傳說故事描述著當初這些牌的名稱樣式是怎麼被想出來的,但是那些多半都是穿鑿附會的說法。若去觀察過去一些老古董的麻將牌就會發現,麻將牌的設計並非一直都是現在這個樣子,而是在長期的遊戲進行之後逐漸演變出來的,絕非單一事件或單一團體所決定。因此那類故事聽聽就好,不可盡信。

日本麻將牌的設計

標準的日本麻將牌之設計與中國麻將牌略有不同:
  1. 白板上沒有任何圖案或刻痕。
  2. 一索通常是畫孔雀、其次是鶴。
  3. 二三四六八索僅以綠色著色,五七九索只用綠紅兩色。
  4. 筒子一律只用黑紅兩色。
  5. 「發」通常是寫成異體字、其中「殳」的部分換成了「矢」,也就是「𤼵」。
  6. 牌的大小較小,長度僅 26mm。
  7. 背面一般都是竹子色比較主流。
雖然正統的日本麻將牌目前在國內比較不容易買到,不過即便外觀略有差異,使用中國麻將牌進行日本麻將遊戲基本上是完全不會有問題的。

東南西北

現在一般認為「東南西北」的方位順序是古代中國人根據太陽運行的方向決定出來的;首先從東昇起,中午時在南方,黃昏時西落,而夜間的時候在北邊(雖然看不到)。

紙麻將

為了方便攜帶,從很久以前就有人把麻將牌改做成紙牌來進行麻將遊戲,現在也不難買到這樣的紙牌麻將。但我個人的感覺是,紙麻將打起來實在沒有比較方便。

筒子

在日本麻將中,將圖案為圓圈狀的牌漢字寫為筒子,不過其讀音卻好像是以「ピンズ(餅子)」比較主流;當然也是可以讀成「トンズ」。
至於萬子和索子則確實是分別讀成「ワンズ」(或マンズ)和「ソウズ」沒錯。

術語讀音

事實上由於麻將是源自中國的遊戲,日本麻將中很多術語都是用類似中文的讀音去唸的,若各位有機會看到一些相關的動畫或電影的時候不妨注意一下。

其他非必備品

麻將尺

俗稱牌尺。這並非麻將的必備用品,不過可以幫助一些抓牌技巧尚未純熟的玩家堆牌和整理手牌,也可以幫助堆牌的時候避免堆錯張數。簡單地說麻將尺就是一把長尺,材質有塑膠、木製或竹製等等。只要將麻將尺倚靠在牌上就可以達到整理或者幫助抓牌的效果。然而熟練的玩家可以只用桌框就做到完全相同的事情。
國內購買麻將尺的時候經常是四枝一組,其中常有一枝顏色不同,這也可以用來標示起家。

燒鳥標記(焼き鳥マーク)

這是只有在玩燒鳥規則(見後文)的時候才需要的,用途是用來標示出目前還有誰沒有胡過牌。燒鳥標記是一個畫有烤鳥串的小平板,四個玩家各有一個放在桌上,等到胡過一次牌之後就可以收起來。

祝儀(チップ)

這是只有在玩祝儀規則(見後文)的時候才需要的。
祝儀即為長得和籌碼一樣的小圓板。祝儀跟點棒是分開來使用的東西。

自動麻將桌

自動麻將桌是一種高級的桌子,能夠全自動地進行洗牌和堆牌(見後文)的動作。自動麻將桌的原理是利用兩副牌交替使用,當一局結束、將牌推入桌子中央打開的洞口之後,另外一副事先堆好的牌就會自動升起,同時將剛才推入洞口的牌洗牌並堆好預備下一次的使用。自動麻將桌必須使用特殊的磁性牌才能正常運作,通常在購買桌子的時候就會一併附上兩副這樣的牌。
除了有自動洗牌和堆牌的功能外,許多日本製的高級自動麻將桌還兼具計算點數的功能。
自動麻將桌除了可以讓遊戲更快速進行外,還有預防各種堆牌作弊(見後文)的功效,但是它的價格並不便宜。一台自動麻將桌少說都要好幾萬元。

除了上述這種全自動麻將桌以外,現在還有一種所謂的「半自動麻將桌」,這種桌子沒有自動堆牌的功能,但是只要按下按鈕,就可以利用磁力將桌上的牌大致變成面朝下的狀態並稍微洗亂,這會稍微帶來一些便利。當然這種桌子也是要搭配專用牌才行。

麻將基本概念

在更仔細地介紹遊戲進行方式和規則細節之前,先來大致說明一下麻將遊戲到底是在做些什麼事情。底下是非常粗略的解釋,更多細節會在後面一一說明。
基本上,日本麻將是個四人進行的遊戲,四個玩家會歷經許多的「局」來決定勝負。在每一局當中,每個人會先拿到十三張牌,然後按照順序每個人每次從牌堆中摸一張牌出來,此時手中會形成十四張牌,如果這十四張牌的樣子構成了某些型態,那麼我們會說這個人胡了(日文寫作「和了」),並由這個玩家贏得這一局。視其胡牌型態不同,胡牌的玩家可以從其他人身上取得大小不一的點數。如果沒有胡牌,那麼玩家就必須從自己手中的牌(稱為手牌)裡選擇一張丟掉,讓自己恢復為十三張牌的狀態,如此反覆,直到有某個玩家胡牌或者牌局結束。等到所有局進行完畢之後,視每個人點數的多寡來決定輸贏。

那麼,十四張牌應該要構成什麼樣子才能算是胡牌呢?這邊先稍微說個大概,在後面會有更詳細的解說。
首先,基本的胡牌型態稱為「四面子一雀頭」,其中面子分成「順子」、「刻子」和「槓子」三種,順子是由同一個花色(萬子、筒子或索子)的連續三個數字的牌組成,而刻子則是由同樣一種牌重複三張所組成。

順子:
刻子:

至於槓子則是四張一樣的牌,之後再說明。
只有數牌才能夠組成順子,字牌只能用來組成槓子、刻子或雀頭。兩張一樣的牌叫作對子,而雀頭則是專門指「用來組成胡牌的對子」。當手上的十四張牌呈現出四個面子和一個雀頭的狀態時,就「有可能」是可以胡牌的型態:



像上面這個情況中,手牌的十三張如左邊所示,已經有四個面子,而如果這個時候摸進了一張二筒,就恰好跟手上的二筒組成了雀頭,這就是一個可以胡牌的狀態。要特別注意的事,光是四面子一雀頭還不見得可以胡牌,因為在日本麻將中必須要做出一些特定的「役」才能胡牌,像上面這個牌型稱為「斷么九」,也就是全部只用中張牌組成,這樣是可以胡牌的。但是像下面這個牌型,雖然也構成了四面子一雀頭,可是卻不能胡牌:



這是因為這個牌面沒有做出任何的役。到底要做出什麼樣的樣子才算是役並且可以胡牌,我們在後面會更進一步說明。
此外,也有一些役的外觀並不是呈現通常的四面子一雀頭的樣子,例如「七對子」或「國士無雙」這兩種比較特殊的型式,這個在後面會特別說明。基本上我們就將四面子一雀頭型、七對子型和國士無雙型合稱為「胡牌型」。
另外在上圖中,七八九萬這組順子被單獨放在一旁、且九萬橫躺,這叫做吃牌,我們在後面也會解釋。

斷么九

由於「么」這個字在一些日文編碼中不支援,因此經常會寫成假名的「ヤオ」,或用替代的「幺」。